你家的一次性纸杯安全吗? 二维码
187
发表时间:2018-10-14 23:43 小小的一次性纸杯,是不少家庭节假日里用来招待亲朋的必备品,也是一些网友口中的“安全隐患”。市场上不合格的纸杯究竟有什么危害?它们是怎样生产出的?本报记者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调查,为您还原真相——— ●添加工业颜料 给杯子穿五彩“花衣”沾染上可能影响生育或致癌 ●生产环境脏乱 本报记者暗访纸杯工厂不经消毒,千万纸杯徒手造 ●含荧光增白剂 让杯子看上去更白亮长期使用肝脏功能受损或致癌 超市买到的纸杯荧光面积小街边小店买到的纸杯荧光面积大测试所使用的纸杯A(右)和纸杯B倒入正己烷溶液,直到隐没碎片。玻璃容器1中的正己烷溶液呈微蓝色(右) 本组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 摄□本报记者 张晓园 中秋节过后,马上又要迎来国庆假期,很多市民会选择走亲访友,常见的一次性纸杯这个时候成了不少家庭的必备用品。但你知道吗,小小的一次性纸杯也能成为健康杀手。近日,浙江嘉兴的一位7岁小姑娘因使用过期的一次性纸杯喝水而引起了嗓子发炎、咳嗽、眼睛红肿等症状。还有网友称,纸杯中添加的荧光增白剂,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且不易分解。 一次性纸杯究竟藏了多少秘密,本报记者将通过实验为您一一揭开。 实验一:检测纸杯是否含荧光增白剂 实验材料 6个一次性纸杯(2个从大型超市买的品牌纸杯、1个定制纸杯,2个从小商品批发市场买的杂牌纸杯,1个从街边小店买的杂牌纸杯)、紫外分析仪。 实验步骤 1.将购买的6个纸杯送于济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该所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依法设立的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的综合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也是山东省内唯一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机构。) 2.在济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恒温恒湿的物理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使用紫外分析仪逐一照射6个纸杯样品。 3.工作人员把6个纸杯样品的油墨图案(印有花纹)朝上,放入三用紫外分析仪中,打开254nm、365nm(能观测荧光的波段)两个开关,图案发亮,呈荧光绿。 实验结论 6个纸杯样品均检测出了荧光增白剂,但是3个从正规超市买到的纸杯,荧光增白剂并不超标,而另3个纸杯荧光增白剂含量不合格,其中从街边小店买的超标最多。据悉,荧光增白剂的检测依据是国标GB/T5009.78-2003《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的相关规定,即100cm2的试样,置于波长365nm和254nm紫外灯下检测,最大荧光面积均应不大于5cm2。 专家解读 长期使用含荧光剂的纸杯会损伤肝功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能提高纤维织物和纸张等白度的有机化合物,过去都采用化学漂白的方法进行脱色,现在多采用在制品中添加增白剂的办法。”工作人员介绍,荧光增白剂的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线辐射转变成紫蓝色的荧光辐射,与原有的黄光辐射互为补色成为白光,提高产品在日光下的白度。 据了解,以前有厂家为了让纸杯看上去更白,在纸板里添加了荧光增白剂这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现在荧光增白剂多出现在杯体图案的油墨中。荧光性物质不容易被分解、排除,积蓄在体内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成长。长期使用含荧光剂的纸杯,会使肝脏功能受损,甚至有细胞癌变的可能。 去年12月5日,一次性纸杯、纸碗、纸餐盒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新国标规定,纸杯不得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等。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国标为推荐性标准,行业性标准尚未废除,因此在售的符合行业标准的一次性纸杯也属合格产品。 实验二:检测纸杯是否脱色 实验材料 小工厂生产的纸杯A组、购于正规商场的纸杯B组、剪刀、玻璃容器、正己烷溶液(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 实验步骤 1.从纸杯A组中随机取2只剪碎,放入玻璃容器1中,从纸杯B组中随机取2只剪碎,放入玻璃容器2中。分别在两容器内倒入正己烷溶液,直到隐没碎片,静置; 2.二十分钟后,玻璃容器1中的正己烷溶液呈微蓝色,玻璃容器2中的正己烷溶液颜色无变化。 实验结果 纸杯A组不合格。脱色试验是纸杯样品在正己烷浸泡液室温条件下浸泡一段时间后颜色判定指标。正己烷浸泡液是模拟日常接触的食品油脂,考核析出低分子物质的量,这些物质多数不为人体吸收,过量食用后对人体会有伤害。纸杯加工的工艺到位,就不会溶于正己烷。 专家解读 沾染上工业颜料或致癌 工作人员说,因工艺不当、油墨质量差等原因引起纸杯的有机颜料溶解于正己烷浸泡液中,而这些有机颜料一般都是工业颜料,纸杯在叠放时,如果外壁使用这些工业颜料,也会造成纸杯内壁沾染上,对身体健康不利,有可能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 |